代表关注“看病难” 建议名医“多点执业”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过去五年,我省乡村医疗机构改革全部完成,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,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全部实行零差率,我省创造的成功经验,被誉为中国医改的“陕西样本”;2013年,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,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药卫生制度。 在省人大代表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蔡长友看来,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基层,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服务能力,才能切实缓解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,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要求。看病难,难在哪儿?
“凡是到医院看过病的人都知道,挂号、候诊、取药都要排队,动辄就要用上一上午甚至一天工夫。好不容易见了医生,却没几分钟就了事,病人往往会感到自己没受重视,于是怨声载道。”
蔡长友说,造成这样“看病难”的直接原因是大多数患者生了病,习惯于盲目找大医院。“事实上,有些病症不一定要看专家号,有些病症在县级医院甚至社区医院就可以得到治疗,但患者却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诊,一门心思就要冲着名医生、大医院去。”
“患者为什么不愿到基层医院去?那是因为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市区大医院,那里有好医生、好设备,他们觉得在大医院看病心里才踏实。”蔡长友认为,看病难的根源就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。
蔡长友告诉记者,他曾多次到基层医院调研,发现基层医院里存在着“有设施没人才;有设备没技术”的尴尬局面。“这些年来,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,对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尤为关注,增添了不少医疗设备,也改善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。但现实情况是,设备虽然有了,但还是缺人缺技术。”
“大约40%的基层医疗工作者都没有执业资格证。”蔡长友说,基层医疗工作者在考取执业资格证、评定职称、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困难,所以在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出现了人才短缺的情况。
“大医院治病,小医院养病。如果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、人员、技术方面都能达到一定水平,让90%的患者不出县城就能得到治疗,那么看病也就不会那么难了。”
看病贵,贵在哪儿?
除了看病难,蔡长友认为看病贵也是医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。
一般而言,在医疗费用中,挂号费、住院费、诊查治疗护理费其实并不高,主要是药品的费用高,一些常用药从出厂到医院售价甚至会猛涨数十倍。“就拿常用的止痛药‘平疼新’来说,出厂价每支也就0.32元左右,经过中间环节后,医院的进价就涨到了18.49元,到了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是21.26元。”
在新一轮医改中,公立医院开始推行基本药物“零差价”制度,即不再让医院给药品加价15%。“但在我看来,药品‘零差价’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看病贵的问题,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因为医药费用高的主要因素,并不在于末端的这15%,而在于药企的逐利特性和臃肿的中间环节。”
名医“多点执业”,缓解看病难
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表的《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》白皮书中提到,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,合理的分流病人,不再让大医院人满为患,是检验医改成果的重要指标。蔡长友认为,要进一步解决“看病难,看病贵”的问题,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。
一是进一步下调药品价格。“公立医院推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后,在一些基层医院,百姓拿药价普遍比大医院便宜了24.6%左右,这个比例还能不能再高一些?同类的药品,品牌越来越多,规格越来越多,能不能找到最便宜最有效的的药?”
蔡长友建议,在对药商进行招标的时候,应该多让医院和临床的医生参与招标,要让医务人员有说话的分量。医务人员最了解患者需要用什么药,在招标的时候着重找那些既经济又实惠的药,这样将大大降低高价格药品的购入,百姓用药的费用也会相应降低。
二是积极培训基层医疗人才,培养能够扎根基层的“全科医生”。蔡长友建议,在建立基层医疗工作者队伍时,一方面可以模仿“免费师范生”的办法,在医学类高校中定向培养服务于基层的“全科医生”。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的基层医疗工作者的业务培训,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。
此外,必须重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待遇问题,因地制宜地制定基层医生的执业评定标准,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职称评定、生活和养老问题。
三是建立有效机制,让医生“多点执业”。蔡长友说,所谓“多点执业”,就是让大医生、好医生能够到县级医院甚至社区医院里定期坐诊,以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。
“这样既能让老百姓节省路费,在家门口就能看病,又能把名医生、好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带到基层去,逐步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。”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