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闲话
创作闲话作者:秦力
张掖的炒炮,潮汕的鱼饭,西康的糌粑,乡宁的饸饹,大连的虾面,罗马的披萨,巴黎的大餐……究其所有,对于原生态的你、我、他而言,都是不可忘却的家乡的味道。
适逢春暖花开,宁颖芳主编约我谝上几句创作方面的话题,可我素来眼高手低,百无一用,要谈创作,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啊!
且慢,正儿八经谈创作是我所短,但寸有所长,把创作当闲传谝谝也未为不可。于是,如我刚吃的永寿饹面,创作话题引出了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。
我们读名家作品,例如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就像张掖炒炮般浓烈,云南滇红般醇厚,无时无刻都在梦想着汇聚盘旋、袅袅升腾。因此,自命不凡的文人们才能把霞光当作希望高高擎起,无论在朝在野都要向天地宣告成熟和收获;把生命的根深深扎进黄土,在黑黝黝的土壤里寻求属于自己的光亮。
我回味着小炮仗似的西北名吃,品一口荡人魂魄的西南名饮,眼前又一次浮现出家乡的秋风,家乡的冬雪,家乡人眼里淌出微笑的泪水,同化了炒炮的浓香,中和了滇红的醇厚。
不错不错!家乡的味道强化了我的筋骨,家乡的味道成为创作的源泉,家乡成为每个写作者的根据地和灵魂的归宿。
如此天真,如此自然,如此妙趣,如此清澈,似乎马上就可成为沧浪之水,可以濯我足,可以沐我发,可以像潮汕鱼饭荡涤着我的五脏六腑,带来清新,带来自然,带来岭南的风,带来江南的雾。
如创作《穿越中华》组诗17首的时候,我的头脑里不但会演化出许多丝丝柔柔的色彩和斑斑驳驳的图画,也会使我把诗句写进灵魂,把龙井用沸水冲泡。对面看我的那双眼睛里总有几分灵秀,几分深邃,总是从生活中吸收养份,从文字中提炼精髓,从家乡的味道中妙归自然。
是啊是啊!如此天真,如此自然,如此妙趣,如此清澈,鱼饭、龙井荡涤了尘世的烦扰和雾霾,创作的心思但愿给尘世带来清新,带来自然,带来岭南的风,带来江南的雾。。
有的时候,圈子里的朋友以及家人都去忙了,创作者们却独自读书、思考、幻想,或者谩骂,他们这时的思想就如糌粑、如乌龙,感情炽热,回味悠长。理论家说:散文有四大要素,即记叙、议论、细节、抒情。而我以为抒情才是散文最重大的要素。只有抒发了作者最强烈的情感,散文才会像糌粑和乌龙,才会有灵魂。才会以情见长,以情感人,以情动人。
如鲁迅、杨朔、钱钟书等等那些名家们的文章饱含激情,饱含敬佩,饱含感激,饱含亲情。处处散发着糌粑的炽热,处处侵润着乌龙的悠长。
人常说,细节是散文的重要构件。散文是由许多鲜活的细节构成的。典型生动的细节使散文细腻,耐看。其实无论是散文、诗歌、小说或者剧本、碑文等等,都包含着生动的细节。如虾面,如银针,生动、跳跃、活泼,充满趣味,充满“推敲”式的韵律和灵动。
这一点在我们初学者这里尤其应当注意,我每每读到好的细节,便觉得有一幅水墨画展现在我的杯中,和君山银针一起歌舞,和大连的虾一起游荡。
其实,真实是千古文章的根基。只有事实是真实的,文章才能打动人。正如罗马披萨,首先映入食客眼帘的便是水果、奶酪……毫不掩饰,毫不造作;波尔多红酒似的,虽有淡淡的橡木香味,而绝不争抢葡萄固有的真实香气。
我们从上小学起,那么多范文都是建立在真实记叙的基础之上的。这样真实的记叙,在现代各种杂志刊发的诗文中,所在多有,我就不再闲谝了,或者拿起一块披萨,先看看他真实的表面,再体味他的滋味以及红酒。
实际上,写文章还要有议论,或直接议论,或间接议论。或先叙后议,或先议后叙,或夹叙夹议。文章中没有议论,就好像人缺乏灵魂。正如我的摇椅,一呼一吸间他动了,左手翻书他动了,右手端茶他动了,拖鞋掉在地上他也动了,只有恰到好处的意念或者身体的律动,摇椅才能像钟摆似的给你愉悦。同样,只有恰到好处的议论,才能起到画龙点睛、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恰到好处的议论,成为画龙点睛之笔,推动着摇椅慢慢地摇,启发着大脑深深地思考。
摇椅上,我的大脑在思考:写法上的感情炽热、细节生动、记叙真实和议论恰当,都是应当充分重视的。此外,不可避免,文人们还有一些有感而发的作品,大多形成诗歌,成为情感的自然流露,是激情的即时宣泄。无不充满着家乡(或者说是写作者的根据地)的味道,如那张掖的炒炮,潮汕的鱼饭,西康的糌粑,乡宁的饸饹,大连的虾面,罗马的披萨,巴黎的大餐……一样,时时激荡着你的味蕾,勾留着你的乡思。
满篇吃喝,言不及义,创作就没有这样谝的。是为创作闲话。
哈哈,见笑于大方之家了。
2013.4.10于大秦帝都好古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