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阴的“一门三杰”—沈士远、沈尹默、沈兼士
沈士远、沈尹默、沈兼士昆仲三峰并峙、三星齐辉,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,也是我国传统“一门数杰”佳话的延续。“
三沈”身处我国社会文化发生剧变的时代,他们成长于陕南灵秀之地
汉阴,成名于中国高等学府之翘楚北京大学,学贯古今、融汇中外,
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不仅享誉当
时,而且深为后人钦仰,并已载入史册。
汉阴岁月育英才
沈氏一门本籍吴兴,其祖父和父亲1867年随陕甘总督左宗棠来陕
西,先后任汉中府定远厅同知和兴安府汉阴厅抚民通判等职,遂安家
室于汉阴。沈氏三兄弟先后于1881年、1883年和1887年在汉阴出生。
家学的渊源使其自幼即受到良好的国学熏陶,陕南的青山秀水和温馨
融洽的手足情谊伴随其度过美好的青少年时光。
“一门三杰”历来在中国的历史上被传为佳话,像妇孺皆知的北
宋苏洵、苏轼和苏辙“三苏”等,但“三沈”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不同
于古贤,他们身处中华民族最积贫积弱、备受凌辱的年代,那么是什么
样的环境使得沈氏兄弟能够在乱世中身心无忧并安心求学呢?对此,
安康学院中文系教师张德新做了专门的研究。在题为《三沈成长的人
文环境》的论文中,张老师从汉阴坚固的城防为“三沈”祖父沈拣泉
安家于汉阴城提供了安全保障;汉阴浓郁的科举考试气氛为“三沈”
成长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;湖广移民耕读传家理念以及实践为“三
沈”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学习榜样;汉阴高水平的私塾学堂为“三沈”
提供了高水平塾师四个方面,以丰富的资料和历史事实证明:正是因
为汉阴得天独厚的地理、历史和人文条件,才造就了沈士远、沈尹默
和沈兼士三兄弟“三沈”名扬天下的美赞。
成就辉煌的北大时光
“‘三沈’昆仲与北京大学有着特殊的缘分,他们是北大发展史
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。”这是在第二届“三沈”学术研讨会开幕
式上,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北京大学宣传部长兼新闻发言人赵为民先生
的一句话,也代表了北大这个在近现代历史上培育了无数精英的百年
名校对沈氏三兄弟的肯定和追思。
士远、尹默、兼士三兄弟成长于陕南汉阴,但其人生最辉煌的阶
段毫无疑问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。自1913年起,三位先生先后来到北
大。当时的北大,高擎民主、科学大旗,提倡思想自由、兼容并包的
精神,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。三位先生在北大著书立说、诲人不
倦,“三沈”美誉由此流传。士远先生教授“国故概要”,一学期以
《庄子·天下篇》为挈领,旁征博引、见微知著,号称“沈天下”。
尹默先生提纲国文教材的主编,同时为《新青年》协作《月夜》、《
三弦》等大量新诗,这些诗融合了古乐诗、旧词曲的音韵、意境,被
胡适先生称赞为“几百年来,哪有这样的好诗!”兼士先生带领学生
及同仁将久积凌乱的故宫清代档案整理出来,并为阻止文渊阁《四库
全书》外流立下了大功,蔡元培先生高度评价他的学术贡献:“有功
史学,夫岂浅鲜。”
“三沈”纪念馆与“三沈”精神研究
陕西·汉阴“三沈纪念馆”位于汉阴县城新街,是为纪念和缅怀我
国新文化运动和“五四”运动先驱、享誉国际的文化大师沈士远、沈
尹默、沈兼士兄弟而兴建的纪念馆。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2日在“三
沈”昆仲曾读书生活过的原“汉阴书院”和“江南会馆”奠基兴建,
2004年9月25日主体展馆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。
纪念馆主馆由陕西省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实地勘测绘制设计,汉阴
县一建司中标承建。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,修葺一新的“三沈纪念馆”
幽静典雅,质朴清秀,颇具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和秦巴汉水文化气息。
据安康学院中文系主任戴承元介绍,在汉阴县发掘、搜集沈士远、沈
尹默、沈兼士三兄弟的材料,筹建“三沈纪念馆”的时候,安康学院
的前身安康师专已敏锐地感觉到“三沈”精神这笔文化遗产对安康文
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。2003年安康师专成立安康地域文化研究室,
第一批研究课题即将“三沈”研究列入其中。嗣后中文系教师开始在
全国范围内搜集资料,撰写文章。2004年9月汉阴“三沈纪念馆”落
成,并召开第一届“三沈”学术研讨会,学校委派党委副书记胡鸿晓
教授、中文系姚维荣教授、中文系主任戴承元参加会议,会上戴承元
作了题为“三沈文化对安康的意义”的发言,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。
沈士远、沈尹默、沈兼士三兄弟最为时人和后人称道的地方,就
在于他们在各自所擅长的学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。长兄沈士远一生
除了在教育系统多次担任行政官员之职务以外,本身在老庄之学方面
有深入的研究;仲兄沈尹默在新文化运动期间,开风气之先,对于中
国白话诗的兴起和发展有首倡之功;小弟沈兼士不仅在文字、训诂学
方面堪称泰斗,晚年在书法艺术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“三沈”在
中国现代文化、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影响,汉阴作为“三沈”的故乡为
“三沈”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“三沈”成长的历史、地理、文
化氛围。对“三沈”的研究既可丰富充实“三沈”文化馆的理论意义,
也可提升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品位,同时凸显“三沈”在中国文化史
上的地位。对“三沈”精神及其学术思想这一精神财富的挖掘与整理,
既是汉水文化蕴涵的丰富与充实,也是安康地方文化的重构与铸造,
它对提升安康地域文化品位,丰富安康旅游文化内涵,活跃安康文化
氛围,促进安康文化学术研究,具有不可替代的标识性意义。
又有一个旅游景点了 嗯,值得朝拜一番…… {:soso_e142:}{:soso_e142:}
页:
[1]